从草莽英雄到大唐将领:乱世中的抉择
隋末大业年间,滑州卫南(今河南浚县)的李家庄,有个名叫徐世勣的少年,为人豪爽仗义,喜好结交江湖义士。他家世代务农,却藏着一颗不安分的心。17 岁那年,他目睹官府横征暴敛,百姓流离失所,对父亲说:“如今世道混乱,与其在家饿死,不如出去闯荡一番,或许能闯出条活路。”
父亲叹气:“外面兵荒马乱的,你一个少年人能做什么?” 徐世勣却已打定主意,偷偷收拾行囊,投奔了瓦岗寨的翟让。当时瓦岗寨只是个小山寨,靠打劫过往客商为生。徐世勣入伙后,给翟让出了个主意:“我们总在这附近打劫,不是长久之计。荥阳一带运河繁忙,商旅众多,不如去那里发展。” 翟让觉得有理,率军前往荥阳,果然抢了不少财物,山寨规模渐渐扩大。
不久后,李密投奔瓦岗寨。徐世勣看出李密是个有雄才大略的人,劝翟让把首领之位让给李密。翟让起初不愿意,徐世勣苦劝:“翟公,我们要想成大事,就得有个能号令天下的领袖。李密出身名门,又有谋略,让他当首领,我们才能招揽更多人才。” 翟让最终被说动,推举李密为魏公。
李密对徐世勣十分器重,让他掌管兵权。徐世勣也没辜负信任,在与隋军的多次交战中屡立战功。在攻打黎阳仓时,隋军守将杨玄感率军抵抗,双方僵持不下。徐世勣观察地形后,对李密说:“黎阳仓西侧有个小山坡,我们可以派人从那里偷偷爬过去,偷袭敌军后方。” 李密依计行事,果然攻破黎阳仓。打开粮仓后,徐世勣下令开仓放粮,附近百姓纷纷前来领粮,好多人还报名参加了瓦岗军,瓦岗军的势力越来越大。
后来,李密与翟让发生矛盾,李密设下鸿门宴杀害了翟让。当时徐世勣也在场,混乱中被砍伤了胳膊。李密赶紧制止手下,对徐世勣说:“徐将军,这都是误会,你别往心里去。” 徐世勣忍着伤痛,对李密说:“魏公,翟公虽然有错,但他对瓦岗军有功。如今他已死,希望魏公能善待他的部下。” 李密点头答应,让徐世勣继续掌管兵权。
武德二年(619 年),李密被王世充打败,投奔唐朝。徐世勣当时镇守黎阳,手中握有大片土地和军队。他召集部下商议:“如今李密投奔了唐朝,我们该何去何从?” 有人说:“我们不如自立为王。” 徐世勣摇头:“李密对我有知遇之恩,我不能背叛他。” 他决定把自己管辖的土地和人口登记造册,交给李密,让李密献给唐朝,算是李密的功劳。
李渊得知后,对徐世勣的忠义十分赞赏,说:“徐世勣真是个忠义之士,他不把功劳归于自己,而是让给李密,太难得了。” 于是下诏封徐世勣为黎阳总管、上柱国、莱国公,还赐他姓李,从此徐世勣改名为李世勣。后来为了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,又改名为李勣。
李勣投奔唐朝后,继续南征北战。在攻打窦建德时,窦建德的军队气势汹汹,唐军将领都有些害怕。李勣对李世民说:“窦建德虽然人多,但都是乌合之众。我们可以先坚守不出,等他们粮草耗尽,再出兵反击。” 李世民采纳了他的建议,果然大败窦建德。
镇守边疆:抗击突厥的铁血屏障
武德八年(625 年),突厥入侵并州,李渊任命李勣为行军总管,率军抗击突厥。李勣率军抵达太谷,与突厥军队相遇。突厥军队人数众多,唐军将领都建议撤退。李勣说:“我们要是撤退,突厥人肯定会追杀我们,到时候损失更大。不如就在这里和他们决战。”
他仔细观察地形,发现附近有个山谷,两边都是陡峭的山崖,是个设伏的好地方。于是他派一部分士兵在山谷两侧埋伏,自己率领主力部队前去挑战。突厥可汗见唐军人数少,下令全军出击。李勣假装战败,率军向山谷撤退。突厥军队紧追不舍,进入山谷后,李勣一声令下,埋伏的士兵从山崖上滚下巨石,射箭攻击。突厥军队大乱,死伤惨重。李勣率军回身反击,斩杀突厥士兵数千人,缴获战马数千匹。
贞观三年(629 年),李世民决定北伐突厥,任命李勣为通漠道行军总管,与李靖一起率军出征。李勣率领大军从云中出发,向突厥颉利可汗的营地进军。途中,他得知颉利可汗在定襄被李靖打败,正率军向漠北逃窜。李勣立刻率军追击,在白道与突厥军队相遇。
颉利可汗见唐军追来,对部下说:“我们现在人困马乏,不是唐军的对手,不如假装投降,拖延时间,等他们放松警惕,我们再趁机逃跑。” 于是他派使者向李勣求和。李勣识破了颉利可汗的计谋,对部下说:“颉利可汗这是缓兵之计,我们不能上当。” 他一面派使者与颉利可汗周旋,一面率军悄悄前进,包围了突厥军队。
颉利可汗见唐军已经包围了自己,知道再也跑不掉了,只好率军投降。李勣俘虏了突厥士兵五万余人,缴获了大量牛羊和战马。这场战役的胜利,为唐朝彻底平定东突厥奠定了基础。
贞观十五年(641 年),薛延陀可汗夷男率军侵犯唐朝边境。李世民任命李勣为朔州道行军总管,率军抗击。李勣率军抵达朔州后,与薛延陀军队相遇。薛延陀军队有十万人,唐军只有三万人,兵力悬殊。将领们都很担心,李勣却很镇定:“薛延陀军队虽然人多,但他们是骑兵,不擅长攻城。我们只要坚守城池,等他们粮草耗尽,自然会退兵。”
他下令加固城墙,储备粮草,做好防守准备。薛延陀军队攻城数次,都被唐军击退。过了一个多月,薛延陀军队的粮草真的耗尽了,夷男只好下令撤军。李勣见时机成熟,率军追击,在诺真水追上薛延陀军队。李勣下令把战马的马尾绑在一起,组成方阵,向薛延陀军队发起进攻。薛延陀军队的骑兵冲不破唐军的方阵,反而被唐军斩杀了数千人。夷男带着残兵狼狈逃窜,从此再也不敢侵犯唐朝边境。
东征西讨:为大唐开疆拓土
贞观十八年(644 年),李世民决定征讨高句丽。他任命李勣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,率领大军出征。李勣率军从柳城出发,向高句丽进军。途中,他攻克了盖牟城,俘虏了高句丽士兵两万余人,缴获了大量粮食和物资。
接着,李勣率军向辽东城进发。高句丽派四万大军前来救援,李勣率军迎战。他把军队分成两队,一队正面迎战,一队绕到敌军后方,前后夹击。高句丽军队大败,被斩杀一万余人。李勣率军乘胜前进,包围了辽东城。
辽东城城防坚固,高句丽军队防守严密,唐军攻打了数日都没能攻克。李勣召集部下商议:“辽东城的城墙很高,硬攻肯定不行。我们可以制作抛石机,向城里投掷石头,破坏他们的防御工事。” 于是唐军制作了大量抛石机,向辽东城投掷石头。高句丽军队的防御工事被破坏,士兵伤亡惨重。李勣趁机下令攻城,唐军将士奋勇攀登城墙,终于攻克辽东城。
攻克辽东城后,李勣率军继续前进,又攻克了白岩城、安市城等多座城池。但在攻打安市城时,唐军遇到了困难。安市城守将杨万春非常勇猛,率军顽强抵抗,唐军攻打了数月都没能攻克。当时天气已经转冷,唐军的粮草也快耗尽了,李世民只好下令撤军。
回朝后,李世民对李勣说:“这次东征虽然没能灭掉高句丽,但你攻克了多座城池,立下了大功。” 李勣说:“这都是陛下的功劳,臣只是尽力而已。” 李世民封他为太子太师,赏赐了大量财物。
永徽六年(655 年),唐高宗李治任命李勣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,再次率军征讨高句丽。李勣率军从新城出发,先后攻克了南苏、木底、苍岩等城池,向平壤进军。龙朔三年(663 年),李勣率军包围平壤,高句丽国王高藏派人投降。李勣接受了高藏的投降,率军进入平壤,高句丽从此灭亡。
灭亡高句丽后,李勣率军回朝,唐高宗亲自到城外迎接。他对李勣说:“李爱卿,你平定了高句丽,为大唐消除了东边的威胁,真是劳苦功高啊!” 李勣说:“这都是陛下的英明领导,将士们奋勇作战的结果,臣不敢居功。” 唐高宗封他为司空,赏赐了大量金银珠宝和良田。
忠心事主:历经三朝的开国元勋
李勣一生历经唐高祖、唐太宗、唐高宗三朝,始终忠心耿耿,深受皇帝的信任和器重。
在唐太宗时期,有一次李勣生病,医生说需要胡须灰做药引。李世民听说后,二话不说,剪下自己的胡须送给李勣。李勣感动得痛哭流涕,对李世民说:“陛下,您这是折煞臣啊!” 李世民说:“爱卿是国家的栋梁,只要能治好你的病,这点小事算什么。”
贞观十七年(643 年),李世民为了表彰开国功臣,命人在凌烟阁绘制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,李勣位列第二十三位。李世民对李勣说:“爱卿跟随朕多年,立下了赫赫战功,理应位列凌烟阁。” 李勣说:“臣能有今天,全靠陛下的提拔和信任,臣感激不尽。”
李世民晚年时,担心太子李治年纪太小,不能驾驭朝中大臣,就把李勣贬为叠州都督。他对李治说:“李勣是个忠臣,但你对他没有恩惠,他可能不会真心辅佐你。我把他贬到外地,等我死后,你再把他召回来,任命他为宰相,他一定会感激你的恩情,尽心辅佐你。”
李世民去世后,李治即位,按照李世民的嘱咐,把李勣召回京城,任命他为尚书左仆射。李勣对李治非常感激,尽心辅佐他处理朝政。
永徽六年(655 年),李治想废黜王皇后,立武则天为皇后,召集群臣商议。长孙无忌、褚遂良等大臣坚决反对,李治很为难。他召见李勣,问他的意见。李勣说:“这是陛下的家事,何必问外人呢?” 李治听了很高兴,于是下定决心废黜王皇后,立武则天为皇后。
李勣的这一态度,让他得到了李治和武则天的信任。但也有人指责他不该支持立武则天为皇后,李勣说:“我只是按照陛下的意思办事,再说立皇后是皇家的家事,我们做大臣的不应该过多干涉。”
总章二年(669 年),李勣病重。李治派太子李弘去看望他,还赏赐了很多药品和食物。李勣对李弘说:“多谢太子殿下关心,我已经老了,活不了多久了。我死后,希望陛下能好好治理国家,让百姓安居乐业。”
不久后,李勣去世,享年 76 岁。李治得知消息后,悲痛万分,罢朝七日,追赠他为太尉、扬州大都督,谥号 “贞武”,陪葬昭陵。
为人处世:名将的智慧与风范
李勣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,还是一位懂得为人处世的智者。他为人宽厚,待人真诚,很受部下和百姓的爱戴。
在瓦岗军时,有一次他的部下犯了错,按照军法应该处死。李勣说:“他虽然犯了错,但平时作战很勇猛,立过不少功劳。我看就饶他一次吧,让他戴罪立功。” 部下很感激,在后来的战斗中奋勇杀敌,立下了大功。
李勣还很重视人才,只要发现有才能的人,就会向朝廷推荐。他推荐的人中有很多后来都成了朝廷的重臣,比如薛仁贵就是他推荐的。薛仁贵起初只是个普通士兵,在征讨高句丽时,他身穿白袍,手持长戟,冲锋陷阵,非常勇猛。李勣看到后,对他很赏识,向李世民推荐了他。李世民召见薛仁贵,任命他为游击将军,薛仁贵后来成了唐朝的名将。
李勣生活很简朴,虽然身居高位,却不贪图享受。他的家里没有多少金银珠宝,只有一些书籍和兵器。他还经常把自己的俸禄拿出来接济贫困的亲戚和部下。有一次,他的一个亲戚家里遭了灾,生活很困难,李勣得知后,把自己的一座庄园送给了他,让他能够维持生活。
李勣还很懂得知足常乐。他曾对人说:“我年轻时只是个农民,没想到后来能当上大官,还能得到皇帝的信任和器重,我已经很满足了。” 他从不争权夺利,在朝中总是很低调,所以很少受到别人的排挤和陷害。
李勣的一生,是传奇的一生。他从一个草莽英雄成长为大唐的开国元勋,为唐朝的统一和稳定立下了汗马功劳。他不仅有卓越的军事才能,还有高尚的品德和过人的智慧,深受皇帝和百姓的爱戴。他的故事,至今仍被人们传颂,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段佳话。
重庆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